台灣病理學會

Taiwan Society of PathologyThe Taiwan Di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Pathology

理事長的話 / 學會簡介 / 理事長的話

第二十一屆理事長的話 鄭永銘

各位會員:

謝謝會員和理監事的支持,讓我有榮幸得以擔任臺灣病理學會理事長。

我比病理學會的創立早四天出生,算是跟著學會一起成長。在過去幾十年來,病理學有長足的進步。依進步的驅動力大約可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以形態學為驅動力。約三十年前開始,各種免疫染色標記的發現,讓病理學進入以蛋白質表現為驅動力的階段。近十幾年來,次世代定序及各種疾病標靶的發現,讓基因變化成為疾病分類及治療選擇的依據。近年萌芽的數位病理及人工智慧,可望在未來改變病理學的風貌。因此,要成為一位稱職的病理醫師,需要具備的知識廣度和深度是極大的。學會的主要任務是集合各方面的專家,提供優良的繼續教育,並確保檢驗品質,給予病人最好的診療。此外,我們也希望能提升會員的研究及發表的能力,讓會員有更寬廣的舞台可以發展。

要達成這些目標,需要會員的共同參與。我們不僅需要會員參與活動的籌劃,或以講師和學員的身分參與,也需要大家能對學會提出建言,使學會辦的活動更切合會員的需求。此外,也希望學會可以成為一個平台,促進各醫院在教學及研究的合作。


台灣病理學會
理事長 鄭永銘

第二十屆理事長的話 賴瓊如

各位會員: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理監事會選舉經報准延後到9月底,終於完滿落幕。恭喜所有理監事當選醫師,更感謝大家給我機會為學會及所有會員繼續努力。


延續之前的工作,例如合理健保給付的訴求、新增必要之健保給付項目、分子病理檢測之品質與實驗室之管理、病理醫師之權益及合理工作權、病理新知與診斷能力之加強,仍是本屆理監事會的工作重點。此外,再強化學術委員會功能並擴展各系統的醫師參與度與傳承是接下來的目標。因此,各委員會的召集人除了是各領域的領導者之外,也有部分委員會已啟動世代交替的機轉,優秀的年輕世代可以慢慢的接班,令人十分期待。希望將來能有更多中生代與新生代醫師加入行列,共同為學會及會員努力,經營這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大家庭。


我們承諾秉持著公平與公開的原則進行會務執行的決心不變,歡迎各位會員隨時提出意見或問題,我們會誠懇檢討,及時說明或改善,做為將來規劃學會所有事務的參考依據,必定以學會與所有會員為最優先考量。希望我們所有會員能更團結與和諧,為了提供病人最正確與最合乎先端醫療需求的病理診斷,更努力提昇自己的診斷能力並追求新知與研究。


學會是一個大家庭,也是所有會員的園地,為永續經營須要大家的努力與配合,尤其年輕世代的參與,當前輩們需要你們的幫忙與參與的時候,請別拒決,勇敢快樂的站出來吧!


最後,祝福大家身體健康、事業順利!


台灣病理學會
理事長 賴瓊如

第十九屆理事長的話 賴瓊如

各位會員:

在學會50週年紀念之際,能有機會接任理事長,心中感到非常榮耀,但也同時感受責任之重大。首先要感謝所有病理學界所有前輩醫師、所有理事長與理監事、尤其是周德盈前理事長,在他的帶領下,學會跟上醫學進步的腳步,不論是分子病理、個人醫療、或精準醫學之範疇皆蓬勃發展,大大提高了病理的能見度與重要性。學會的組織架構也在周理事長努力下,有了更完整的分工。尤其學會網路咨詢系統平台之設置、住院醫師的教學活動、關心年輕病理醫師的發展並成立委員會等等,都為學會建立了新的思維與方向。


本屆理監事在所有會員先進的支持之下當選,我們有相當的認知與覺悟,必須抱持著決心與毅力,全心全意為學會的發展與所有會員的權益做最大的努力。我們承諾一定會秉持著公平與公開的原則進行會務的執行,學會在前輩們的努力下,已經有50年的歷史與成就,我們希望在學會既有的基礎上,延續學會過去的成績、培植新的病理人才、增進診斷能力、追求新知與進步發展。我們也會檢討過去的業務並綜合所有理事參選人的政見,做為將來規劃學會所有事務的參考依據,必定以學會與所有會員為最優先考量。


希望我們所有會員能更團結與和諧,為了提供病人最正確與最合乎先端醫療需求的病理診斷,更努力提昇自己的診斷能力並追求新知與研究。學會是一個大家庭,也是所有會員的園地,須要大家做為園丁來灌溉,才能成長茁壯。希望所有會員能夠積極參與學會事務,若您有任何建議或意見,歡迎到學會網站來留言或寄電郵給任何理監事反應,我們必定竭盡所能尋求解決或改進之道.


最後,有一個小小的提醒,當您每天閱片診斷時,您所看的一張切片只是您每天眾多片子其中之一,只是您的routine,但對病人而言,此時此刻您是他/她的唯一,與大家共勉。祝福大家身體健康、事業順利!


台灣病理學會
理事長 賴瓊如

第十六屆理事長的話 容世明

各位會員:

本人理事長任期將屆滿。在歷任理事長,與前理事 長孫建峰 教授,及理監事會的努力之下,讓會務蒸蒸日上。


本人要感謝前理事長 郭承統 教授的提攜與協助。


這一年多來,我們邀請了國內學者舉辦皮膚病理學術研討會,checklist說明與困難病例討論會,與分子病理研討會,希望對各位有所助益。在此期間,台灣病理學會會誌也順利發行第一卷。感謝賴瓊如主任的建議,以及周德盈理事,潘競成理事,何中良主任,與許志怡理事的協助下,學會舉辦分子病理檢查項目調查,試辦分子病理檢測能力項目與分子病理實驗室試評等,初步建立病理分子生物檢驗品質管理。此外周德盈理事也提供病例籌建肺部病理網路教學平台。也感謝朱娟秀常務理事對於病理網路教學平台的協助。我們積極參與IAP學術教育活動,2010年10月在巴西舉行的IAP總會大會,總會秘書長對大會報告台灣分會教育活動。對於亞太地區病理交流,第三次台日聯合切片討論會圓滿於2010年11月舉行,IAP副主席Osamura教授與韓國病理學會理事長Chuh教授與Seo教授也同時來訪。此外在2011年9月於韓國慶州,將舉辦第一次台日韓婦科病理聯合切片討論會。


我要感謝各位會員的熱心參與及理監事們的支持。特別要感謝張良慈秘書長的辛苦與貢獻,以及盧秘書的協助。


關於亞太病理大會的籌備,要感謝 蘇益仁 教授, 黃秀芬 教授,朱娟秀主任,張良慈秘書長,賴瓊如主任,美 國馬牧周 醫師,香港吳浩 強 教授與謝文杰醫生,與國內外各召集人的協助。7th Asia Pacific IAP Congress即將於2011年5月20-24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希望各位會員踴躍參與支持。


在下任理事長領導下,學會將邁入嶄新的里程。


謹祝
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恭賀新禧!

台灣病理學會
理事長 容世明

第十五屆理事長的話 孫建峰

各位病理學會會員:

此屆理監事改選,承蒙各界的厚愛,推選本人出任15屆理事長,本人將盡力為大家服務,更期望大家能鼎力相助,共同推展會務,使得我們病理學會更蓬勃發展。


有目共睹的台灣病理學會在歷任理事長及理監事會的努力之下,不管是對學會會員的服務或教育上均已經步上軌道,會務更是蒸蒸日上。 尤其是上屆的理監事屆內,對會員的教育更是付出十足的心力,而會員在各次專科領域中也能獲得相當良好的教育。 會員參加會員大會、各類學術研討會、以及多種教育研討會的熱烈程度正是最好明證,不僅是座無虛席(甚至站立者眾),即使到會議終了理事長作結語的時刻也仍然幾乎滿座,可見會員的向心力與參與的熱烈程度。 此屆理監事會將持續此種熱忱,繼續在會員服務與會員教育方面努力。


另一方面在13屆郭理事長與14屆何理事長的領導下,本會順利的加入IAP台灣分會,我們開始走上國際病理舞台,與亞洲各地的IAP分會有了很好的接觸管道與平台。 而在2006年我們主辦第一次台日聯合切片討論會(1st Taiwanese-Japanese Conjoint Slide Conference),是相當成功的一次聯合學術研討會。 本屆理監事會也已順利爭取到2011年亞太IAP學術研討會在台灣舉辦;我們也將在2008年參加日本福岡的第二次日台聯合切片討論會(2nd Japanese-Taiwanese Conjoint Slide Conference)。 過去成功的台日病理交流,我相信和會員也獲益良多,同時也是我們步上亞洲病理舞台相當成功的一次經驗,我們將持續的在這一方面努力。


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近年來成為各醫院經營的重要指標,更是醫院評鑑的重點項目,而我們病理位居醫療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當然不能自外於醫界此一洪流。 實質上,國健局近年來由婦科細胞抹片品質監控經驗,進而有對癌症的病理判讀有品質監控的要求,因而如何去監控病理品質將是我們即將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環顧國內醫院的檢驗單位已經有超過百家曽有過各類的實驗室認證,他們對檢驗室的品質管理與品質精進也相當熟練;然而,却只有少數幾家醫學中心的病理單位有經過認證的洗禮,而實際去觀察,我們更發現我們的病理檢驗單位對所謂品質監控或品質持續性改進等的概念一般是相當陌生的。 我們想經由研討會對我們會員逐步的介紹「解剖病理的品質管理」的觀念,使得我們會員能在因應醫療品質精進與病人安全方面能得心應手。


以上是我們承接歷屆理監事會的以及我們希望達成的新的工作方向,尤其是引進品質監控於解剖病理更是一種挑戰,這些都需要大家共同的參與,也更需要大家的便鞭策和鼓勵。 敬祝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理事長 孫建峰 敬上

第十四屆理事長的話 何明德

致各位親愛的會員:大家好!!

學會的主要功能為服務及教育。在歷任的理監事的努力下,這兩項任務已上軌道。本屆的理監事的努力方向,可在教育上加強。因本學會絕大多數的會員為解剖病理醫師,平日的主要工作為診斷,要工作順利,診斷的正確性就非常重要,因錯誤的機會降低,糾紛就會減少,生活亦較平順。


要精通各次專科領域,並非易事,在人員充裕的大型醫院,可徹底分科,一則可增加個人對該次專科之經驗及學識,二則可以以較專門的人力來解決日常及特殊的需求,給臨床醫師及病患較好的服務。在較小型的醫院,因人手有限,若要能科科兼顧,並非易事。就算曾受很好的訓練,若長期沒有機會接觸某些病例,診斷技巧亦會生疏。


就目前而言,在各型醫院中,有不少在特殊領域中學有專精的人才,若各醫院能互通有無,將經驗及學識擴展,則無論會員在任何種狀況下皆能容易補強因醫院型態而導致經驗的缺失。聯合月會,教育講座,派遣住院醫師到有能力訓練次專科的醫院受訓,都是學識交流的方法。現已委請學術委員會朝這些方向規劃,以期達到以上的目的。亦請有志投入教育訓練的會員多給意見或參與推動以上方案。


學習目標亦非常重要,完成專科醫師訓練後該達之水準應要確認及標準化。專科醫師甄審考試之難易度及考試方式會影響部門的決策,老師的教授方式及學生(住院醫師)的學習態度。恰當的增加難度,應有正面的意義與效果。專科醫師甄審委員會正朝此方向努力。水準提升,應以美國、加拿大及英國等在專科醫師甄審已上軌道的國家為目標。若該等國家能承認我們的訓練課程,准許我們參加專科醫師甄審考試,則我們亦可取得他們的認證。我們最熟識的是美國及加拿大相互承認對方的訓練,考生可持一方的訓練資格,參加另一方的考試並取得資格。本學會有幾位會員就是以加拿大的訓練資格,參加美國考試得到美國的認證。在香港,有不少醫師是在香港受訓,且參加英國、蘇格蘭、澳洲或美國等地的考試而取得當地認證及頭銜。據香港IAP主席吳浩強醫師稱,在開始時並不容易,因要提出很多申請及需符合要求,但若已有一人通過,則以後的管道就會暢通。這是我們可努力的方向及目標。就目前的情況,要到國外受完整的住院醫師訓練並不容易,但若能在本土訓練,取得國外資格及頭銜則會提升個人及台灣病理界的形象。要達到此目標並非一蹴可及,需要長期的計畫,這可是學會、各醫院訓練計畫負責人及住院醫師可努力的方向。


要達成上述計畫及想法,需要大家的參予與鞭策,希望各會員不吝指正。


敬祝各位身體健康、事事如意。



明德 敬上

 

第十三屆理事長的話 郭承統

各位會員:

嚴冬已經漸漸離去,讓我們迎接春天來臨,時間過得很快,本人當理事長任期將屆滿。這一年多來,我們邀請了國內外學者舉辦學術研討會及醫學倫理課程,希望對各位有所助益。在我的任期內比較重大的事情就是成立了IAP台灣分會及學會網站的設立。我要感謝各位會員的熱心參與及理監事們的支持,得以付諸實現。特別要感謝容世明秘書長的辛苦與貢獻,也要感謝莊文郁醫師 與吳芷融小姐幫忙架設網站。這將是我們最好資訊來源及交換意見園地,希望大家多多利用。


IAP台灣分會成立後,我們將積極參與IAP學術教育活動,IAP日本分會已提議和我們於明年春天合辦聯合學術研討會,這是讓我們走上國際病理舞台的第一步,希望各位會員熱心參與。理監事會最近也通過將爭取2009年亞太IAP學術研討會在台灣舉辦,我相信在下任理事長領導下,我們的學會將邁入一嶄新的 里程。願與大家共勉之。祝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台灣病理學會
理事長 郭承統